9月2日,河内巴亭广场上空细雨蒙蒙,湿润的空气却丝毫冲淡不了一场盛大庆典的炽热气氛。为纪念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,越南以十年之最的宏大阵容,举行了一场阅兵式。超过1.6万名官兵组成的方阵,伴着雨声,气势磅礴地走过广场,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沉重与未来的憧憬。
这场盛大的阅兵,与其说是对过往八十年辉煌成就的总结,倒不如看作是一次精心策划、面向世界的成果展示。在金兰湾,潜艇与导弹护卫舰组成的钢铁舰队劈波斩浪,宣示着海洋力量的存在;河内上空,苏-30MK2战斗机以雷霆之势呼啸而过,彰显着空中的威慑。然而,当这些震撼人心的常规大场面渐渐散去,人们才发现,真正的焦点并非这些看得见的肌肉,而在于那些悄然释放出的信号——越南,正在导弹和无人机这两个关键领域,走出一条独具匠心的自强之路。
自家名号,导弹也要响亮
此次阅兵中,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越南首次揭开面纱的国产“长山”(VCS-01)岸防导弹系统。这套系统的核心,是名为“红河”的亚声速反舰导弹,初看之下,它的外形让人联想到俄罗斯Kh-35E“天王星”导弹的影子。可深入探究,这枚导弹的“内脏”却诉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。
据说,“红河”导弹的发动机和雷达技术很可能融汇了韩国的智慧与精髓。这更像是一件越南军工“博采众长”之后,精心打磨出的作品,而非简单的模仿。它80公里的射程,或许并非顶尖武器那样超群绝伦,但它的优势却凝练为三个词:可控、实用、经济。对当下的越南而言,能完全掌握技术脉络、满足实际国防需求,远比盲目追求纸面上的超高参数来得更为重要,也更为明智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,越南并非仅仅造出了一枚导弹,而是围绕它打造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作战体系。阅兵队伍中,导弹发射车、雷达侦察车、指挥车和装弹车一应俱全,各司其职,配合默契。每套系统配备两辆发射车,每车搭载四枚导弹,而雷达的探测距离更是能达到惊人的200公里以上。这种系统性的集成能力,其战略意义远比单件武器的突破要深远得多。
相比直接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超声速导弹,越南显然选择了一条更具韧性和远见的道路——通过这种“够用就好”的项目,脚踏实地地积累技术经验和系统集成能力。在国防预算有限的现实背景下,这无疑是一条更稳妥、更聪明的强军路径,也彰显了他们量力而行,步步为营的决心。
老兵新传,浴火重生
这次阅兵,不仅有全新面孔的惊艳亮相,还有一位经过“魔改”后焕发新生的“老兵”——S-125-VT防空导弹系统。它的原型是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产物,一位饱经风霜的功勋装备。它曾在越南战争和中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,见证了无数硝烟与荣耀。
如今,在越南军工部门的妙手回春下,这位老兵获得了新生。它的有效射程被提升至20公里,雷达探测距离更是惊人地增加到90公里,并且具备了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的能力,理论命中率高达90%,实力不容小觑。为了应对现代战争中日益复杂的强电磁干扰,它还巧妙地加装了光电观测装置,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也能精准锁定低空突防的目标。
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改变,莫过于整套系统被巧妙地安装在了机动底盘上。原本需要90分钟的漫长部署时间,现在被不可思议地压缩到了短短20分钟。这意味着它的战场生存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,从一个曾是固定靶的笨重角色,摇身一变成了战场上灵活多变的游猎者。S-125-VT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,老旧装备并非只能在仓库里蒙尘待毙,通过科学而富有远见的现代化升级,它们依然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关键作用,甚至续写辉煌。
无人机阵,悄然成势
如果说导弹升级展示了越南人务实的作风,那么集中亮相的多款国产无人机,则揭示了其紧跟时代潮流的勃勃雄心。从执行侦察任务的空中之眼,到能够发起精确打击的空中利刃,越南的无人机家族已经初具规模,显示出其在未来无人化作战领域坚定不移的投入与布局。
其中,一款名为BXL.01/QXL.01的自杀式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。它体型小巧,外形酷似俄罗斯的“柳叶刀”,携带1.2公斤高爆战斗部,作战半径10公里,能击穿250毫米厚的装甲,威力不俗。虽然在射程和破坏力上或许不及原版“柳叶刀”那般惊世骇俗,但它更快的飞行速度,使其非常适合在越南丛林山区的复杂地形中执行突袭任务,成为对手的噩梦。
侦察任务则由VU-R70和VU-R50这两款固定翼无人机承担。它们拥有长达6小时的惊人续航能力,配备了先进的夜视和激光测距设备,甚至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目标,并将精准坐标实时回传给后方的炮兵和导弹部队,充当着战场上无处不在的“空中眼睛”,为火力打击提供精准的指引。
此外,还有一款Z113-50垂直起降无人机,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款“魔改版”的民用多旋翼无人机,貌不惊人。但千万别小瞧了它,这架小小的无人机能挂载迫击炮弹和手雷,执行低空突袭任务,其灵活性高得惊人,让人防不胜防。这种小型无人机造价低廉,机动性强悍,能有效袭扰敌方部署,是一种非常难缠的非对称作战工具,让对手难以预料其攻击方向和方式。
越南强军,谋定后动
透过这场阅兵所展示的装备阵容,越南的军备发展思路变得异常清晰——不盲目追求高精尖,一切以“实用为王”作为指导思想。这种策略的核心推动者,是越南军用电子电信集团(Viettel)。这家公司既是越南最大的电信运营商,也是其国防科技领域的中流砥柱,其影响力举足轻重。
近年来,Viettel不仅在多款导弹、雷达和无人机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突破,还在芯片设计、网络安全、智能交通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广泛布局,全面推动着越南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向前迈进。它已经成为越南实现国防自主化道路上,一股不容忽视的关键力量,承载着国家对未来的期许。
当然,越南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。国防预算有限,许多核心技术仍需依赖进口,短期内要实现完全自主并非易事,道阻且长。但通过“有重点地自主研发”、“合理升级改造老旧装备”以及“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”这三条腿走路,越南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军改之路,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。这场在细雨中举行的阅兵,既是一次集中展示成果的盛会,也是一次明确向世界释放的信号:即便资源有限,只要方向正确,同样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强军路线,赢得世界的尊重。
笔者以为
阅兵当天,一位42岁的河内市民激动地表示,她和家人在人行道上露营近两天,才抢到观看的好位置,但“等待完全值得”。这种发自内心的热情背后,不仅是对国家历史的深深缅怀,更是对未来美好蓝图的殷切期许。正如胡志明主席当年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所昭示:“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宝贵。”今天越南在国防自主化道路上的每一步探索,每一次突破,都是对这句话最深刻、最有力的践行与诠释。这场雨中的阅兵,不仅照亮了越南年轻一代的前行之路,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乘风破浪、自立自强的决心与担当。
好股配资平台,股市炒股杠杆,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