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人又替咱造船了?一张嘴就是90架飞机、12万吨,听着像隔壁大爷喝多了吹牛。咱不吭声,他们越说越离谱,连甲板多长、升降机多宽都给安排明白了。笑归笑,心里还是痒痒:下一艘到底长啥样?
先把时间线往回拉。辽宁舰刚来的时候,船壳是二手的,甲板翘得跟滑梯似的,24架歼-15挤得满满当当,直升机只能挂边上。那时候拍照得排队,生怕挡着别人镜头。山东舰算亲生的,外形差不多,肚里乾坤大点,载机还是那意思,滑跃起飞的上限摆在那儿,再努力也飞不出花。直到福建舰出来,8万吨配三条电磁弹射,一下子把天花板顶高。预警机、电战机都能上桌,40多架固定翼飞机排排站,甲板终于不挤了。这一步跨得够大,但也只是把门推开,更猛的还在后面。
外媒为啥敢吹90架?他们盯着两条线:吨位和飞机数。福特级10万吨带48到60架,按这个比例,90架得13万吨往上,听着像把航母当货轮。可他们忘了一件事:船不是越大越好,飞机也不是越多越好,得看怎么用。甲板宽一点,机库高一点,升降机快一点,调度顺溜了,同样吨位能多塞几架。再加上六代机还没上舰,提前留空位,数字就往上翻。美国人一看,哟,这不就是90架吗?其实咱可能只是提前占座。
卫星照片最有意思。某船厂新分段的水线宽度比福特级还宽几米,工人蹲在上面像蚂蚁。有人说这是10万吨的常规方案,也有人说干脆一步到位12万吨。两种声音打架,船厂没吭声,钢板继续往高堆。按咱的习惯,步子不会一次迈太大,10万到11万之间最舒服,动力核不核先不管,先把空间留够。飞机种类也得留余地,现在歼-15T、歼-35够用,将来六代机个头更大,机翼折叠角度更刁钻,机库得能弯腰。升降机也得加宽,不然新式无人机卡门缝里,地勤得骂娘。
有人担心船太大养不起,其实账得这么算:一艘航母后面跟着补给舰、驱逐舰、核潜艇,整套班子才是吞金兽。船大一点,飞机多一点,平摊到全寿命周期,每架飞机的成本反而降了。美国人福特级天天喊贵,是因为电磁弹射和先进阻拦装置反复跳票,咱福建舰已经跑顺了,四号舰直接抄作业,风险小得多。再加上国内造船厂卷得厉害,报价一个比一个低,钢板、雷达、电子系统全都国产,成本可控。以前买别人零件被卡脖子,现在反过来,咱卡别人的生意。
舰载机也是关键。歼-15T体格大,挂弹多,当打工人;歼-35隐身,踹门专用;空警-600飞得高看得远,指挥全场。将来六代机上舰,可能不需要飞行员,无人机群先冲出去探路,有人机殿后收人头。甲板设计得提前给这群新伙计留插座,充电、挂弹、散热都得跟上。外媒只看到90架,其实可能是60架有人机加30架无人机,数字好看,实际压力没那么大。
最逗的是美国人一边喊威胁,一边帮咱画图。今天画12万吨,明天画核动力,后天连舰岛位置都标好了。网友调侃:下回干脆把建造时间表也发过来,省得咱猜。玩笑归玩笑,他们越紧张,说明咱步子越稳。辽宁舰十年磨一剑,山东舰五年成军,福建舰三年下水,节奏越来越快,但每一步都踩实。四号舰再快,也得等弹射器跑够次数、六代机完成舰上适配,急不得。
说到底,航母不是面子工程,是远洋饭碗。飞机多不多,看航线怎么安排;吨位大不大,看对手怎么出牌。美国人爱算数字,咱更看实效。哪天南海演习,甲板上一半有人机一半无人机,起降像流水线,外媒自然闭嘴。现在随他们猜,反正钢板不会骗人,船坞里的火花也不会骗人。
船还在焊,消息还在飞,90架到底是真是假?等新船下水那天,答案自动浮出水面。你觉得下一艘会先露船头还是先露飞机?
#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好股配资平台,股市炒股杠杆,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