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引言】
美国刚和五个国家签完贸易协议,转头就对华变脸,财长贝森特甚至放话要中国“停止出口泛滥”,还威胁中断中俄能源交易。这一连串操作背后藏着什么算盘?从美日“不平等条约”到菲律宾的“军事换贸易”,再到印尼被迫交出镍矿开采权,美国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?中国会像日本、越南那样忍气吞声,还是直接掀桌子?
【正文】
特朗普政府这五份协议,表面是贸易,实则是“经济绑架”。美日协议里,日本咬牙投5500亿美元,结果90%利润流回美国口袋,半导体、稀土加工这些关键领域全被美方攥住命脉。菲律宾更惨,关税从20%降到19%就像“施舍”,换来的却是零关税全面开放市场——谈判桌上美军《访问部队协议》的枪口就顶在脑门上。印尼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,全球最大的镍矿储量直接“送货上门”,美国电动车电池供应链瞬间多了一道保险栓。
这种“签完小弟揍大哥”的套路,美国玩得驾轻就熟。两周前商务部长还假惺惺说要“稳定对华关系”,转眼贝森特就撕破脸,把中国出口骂成“全球泛滥”,甚至拿100%关税当大棒,逼中国切断和俄罗斯、伊朗的石油交易。但数据不会撒谎: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跌到13.6%,东盟和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却越买越多。中俄原油贸易量暴涨20%,8790万吨的实打实交易额,比美国嘴炮硬气多了。
更打脸的是“中国制造泛滥论”。联合国数据摆在那儿——全球30%的制造业增加值在中国手里,美国才占16%。中国新能源车、光伏设备卖得好,靠的是产业链完整和技术迭代,不是白宫臆想的“不公平竞争”。当年贸易战没压垮中国,现在想靠几份“不平等协议”当筹码?看看越南的下场:刚签完协议就被迫限制中资,结果上半年对华出口反增12%,美国企业倒先抱怨供应链断档。
8月的中美经贸对话还没开场,美国就先亮獠牙。但中国早不是2018年的中国,产业升级的步子迈得比关税清单还快。外交部一句“施压适得其反”说得客气,俄罗斯的石油、伊朗的原油、东盟的订单,哪个不是实打实的底牌?
【结语】
大国博弈就像下棋,美国总想用“将军”吓唬人,却忘了中国手里攥着一把“过河卒”。历史早就证明:靠威胁签的协议,早晚得撕;靠实力攒的筹码,才是硬通货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好股配资平台,股市炒股杠杆,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